阿勒泰隕石雨
一場橫跨425公里的龐大隕石雨,悄然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大地上留下印記,如今終於被揭開神秘面紗,根據中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最新研究,這場規模空前的隕石雨,已被國際正式命名為「阿勒泰隕石雨(Aletai Meteorite Shower)」,其規模超越全球公認最長的納米比亞Gibeon隕石雨,成為人類目前所知最巨大的隕石墜落事件,刷新了世界紀錄。
故事要從 1898 年說起。當時在青河縣銀牛溝發現了一塊重達 28 噸的巨型鐵隕石,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隕石、世界第四大的鐵隕石。
它後來被命名為「阿曼提(Armanty)」,屬於稀有的 IIIE 類鐵隕石。
之後在 2004 年,又有人在阿勒泰地區找到另一塊重 430 公斤的鐵隕石——「烏拉斯台隕石(Ulasitai)」。
科學分析發現,這兩塊隕石的成分與結構極為相似,來自同一顆小行星母體。
直到 2011 年,第三位「成員」出現——在克蘭峽谷發現的「烏希里克隕石(Wuxilike)」,重達 5 噸。
三塊隕石的發現地呈東南—西北走向,最遠的兩塊相距 425 公里,遠超過納米比亞 Gibeon 隕石雨的 275 公里紀錄。

(a) 阿曼提隕石,重 28 噸,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大鐵隕石,1898 年在阿勒泰地區清河市發現
(b) 烏拉斯台隕石,2004 年發現,重 430 公斤(徐建軍等[4] 攝)
(c) 烏希里克隕石,2011 年在阿勒西河的地區重克蘭石,
國際隕石學會因此將這三塊隕石統稱為 「阿勒泰隕石雨」,並確認它是目前已知分布範圍最長的隕石雨。
來自同一顆母體的「鐵之旅者」
研究顯示,阿勒泰隕石的主要礦物包括鐵紋石、鎳紋石與合紋石,還有少量稀有的「碳玫瑰」礦物——haxonite。
這種礦物的存在,正是判斷它們屬於 IIIE 類鐵隕石的關鍵。
科學家推測,它們原本來自同一顆小行星,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發生劇烈爆炸,碎片如雨般灑落在阿勒泰的大地上。
如此龐大的散落範圍,顯示母體的進入角度、速度與空中解體高度都極為特殊。

為什麼這場隕石雨如此重要?
阿勒泰隕石雨不僅刷新世界紀錄,還為天文與地球科學帶來重要啟示
有助於推算小行星的軌道與演化歷史
幫助了解母體在太空中的熱歷程與分化過程
提供研究近地天體撞擊地球機率的重要依據
如今,科學家相信在阿勒泰地區仍有更多隕石尚未被發現。
每一塊新找到的隕石,都像是時光膠囊,藏著太陽系早期的秘密。
參考來源:
紫台科学家证实新疆阿勒泰地区曾经发生世界规模最大陨石雨
《中国科学》杂志社 新疆发现世界最长陨石雨——阿勒泰陨石雨
Aletai: The longest meteorite strewn field on 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