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古與明清玉器的異同與傳承

清代 玉堂富貴福壽佩
清代 玉堂富貴福壽佩。

在中國的玉器工藝史上,唐、宋、遼、金、元等五朝,目前被歸類為中古時期。
此時期向上承接著高古的神權和君權用玉,向下又啟蒙了明清以降,玉器世俗化及普及化的蓬勃發展;而中古時期當中的遼、金、元三代,更是在悠遠的中國玉文化歷史中,寫下獨特而又輝煌的一頁篇章。

宋至元 圓雕臥鹿
宋至元 圓雕臥鹿。

金至元 秋山佩飾
金至元 秋山佩飾。

從「神形兼備」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遼代契丹、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三者皆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在他們的原生文化中,本無用玉的傳統習俗,但相繼於中華大陸上稱雄之後,逐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接受並認同了淵遠流長的中國玉文化,更進一步發展出屬於自己部族的特色玉器。

元代 穿花龍紋帶飾
元代 穿花龍紋帶飾。

明代 祿壽帶板
明代 祿壽帶板。

金元時期的玉雕,受宋代玉文化的影響顯著,而遼國因距離中原地區較遠,玉器多數皆為寫實意象主題,其風格大致以描述草原上的生活及狩獵文化為主。
大抵而言,此時期的玉匠以嫻熟的琢玉工藝,體現出場面宏偉,且神形兼備的各類特色紋飾。

自魏晉南北朝至元代這段期間,是中國傳統的漢民族,與少數民族及外來異族相互共存的黃金年代,在宗教、文化和藝術上,也是不曾間斷地互相衝擊影響,而發展出一套多元文化融合之下的全新史觀和審美觀,無論在器物的形制或紋飾上,都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特殊風格。

在工藝方面,宋遼金元的治玉工具,以人力驅動鉈具並配合解玉沙為主。
宋代延續傳統中原文化傳統,文人氣息濃厚;遼代繼承了隋唐時期的剪影式風格,紋飾講求對稱性;金元則以寫實的手法,忠實地描繪出草原狩獵文化的野性底蘊,並發展出層層緊密堆疊,豪邁粗獷的多層次立體式鏤雕,且一路傳承至明代中早期,明晚期則出現獨有的分層式花上壓花鏤雕,到了清代,紋飾才又逐漸趨於平面化。

明清玉器 深入民間廣獲喜愛

玉文化發展至明清時期,玉器從原有的神權象徵、統治階級的專屬珍寶,逐漸廣泛地深入民間。
而通過諧音、比擬、雙關、借喻等手法,創造出形音義交融的各種吉祥紋飾。

歷代玉器風格特色


文.圖/楊惇傑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No.92。)

原文網址 淺談中古與明清玉器的異同與傳承
感謝 珠寶世界雜誌 文章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