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珍珠養殖全紀錄:從海島到珠核,一顆珍珠的誕生之旅】
珍珠是一種深受喜愛的天然寶石,而來自緬甸的養殖珍珠,更因其獨特的銀色到金色光澤而備受矚目。緬甸珍珠多產自南部恩達曼海的梅吉(Myeik)群島,也被譽為亞洲最具潛力的養殖珍珠產地之一。
緬甸珍珠養殖的歷史背景
緬甸的珍珠養殖歷史可追溯至1954年,由緬甸珍珠捕撈與養殖辛迪加與日本珍珠專家高島喜一郎(Kichiro Takashima)合作,成立南海珍珠公司(South Sea Pearl Co.),開啟了緬甸南洋白蝶珍珠的養殖產業。
目前該產業已擴展至約11家合資公司,養殖點分布於默爾吉群島的多個小島上,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根據資料顯示,珍珠養殖在2009年時已提供當地近30%人口的就業機會。
圖1:這些緬甸養殖的銀色和金色珍珠于2020年2月收穫,直徑範圍為9.25至13.92mm。圖中所示為它們棲息在一個大珠母貝殼上。(照片由Tay Thye Sun拍攝)
緬甸珍珠養殖場實地探訪
2020年2月,作者Pa Lel Kyun實地走訪了著名的「珍珠島」,從Tanintharyi 地區首府 Myeik 出發,搭乘快艇航行近五小時,深入緬甸珍珠核心區域。
珍珠養殖場由緬甸珍珠企業(Myanmar Pearl Enterprise, MPE)經營,養殖區橫跨約10平方公里的海域。MPE 在 1980 年代建立孵化場,並於 1998 年升級設備以提高產量。(圖2)。

緬甸珍珠的養殖過程
第一步:牡蠣卵培育
MPE 使用控溫房間(攝氏20度)培育浮游植物,作為牡蠣卵的主食。卵體吊掛於水箱繩上約28天,每根繩子含約200顆卵子,隨後轉入每框12顆的網框中,促進成長。
第二步:成長與珠核植入
卵體歷經兩個月海水養殖後,會重新轉框,直至牡蠣長至12公分(約18個月)。此時進行珠核植入,使用直徑4.5–7.0mm 的珠核與供體軟體動物外套膜。
第三步:珍珠成長與養護
植入珠核後的牡蠣被放入板網中,再放回海中養殖約兩年。期間每月手工清潔,去除寄生生物如藤壺與穴居蠕蟲,確保珍珠健康成長。
所使用的珍珠母貝為南海金唇牡蠣(Pinctada maxima),為生產高品質南洋珍珠的關鍵貝種。

緬甸珍珠的分級與銷售體系
所有養殖珍珠最終都會送往 MPE 位於內比都(Nay Pyi Taw)的總部,並通過當地的緬甸寶石企業(Myanma Gem Enterprise)或國際拍賣會販售。MPE 董事總經理 Min Min Oo 指出,自 2013 年緬甸養殖珍珠首次登上香港拍賣市場以來,便受到國際關注,成為高端珍珠市場的新焦點。
緬甸珍珠產量概況(2014–2020)
- 2014–2015年:424,628 momme(姆米)
- 2018–2019年:568,320 momme
- 2019–2020年:約1,300,000顆珍珠,總重764,151 momme
自2014年以來,緬甸已生產超過400萬顆養殖珍珠,總重量約250萬 momme,穩居亞洲珍珠市場前列。
為什麼緬甸珍珠值得關注?
- ✅ 銀白至金色光澤,顏色自然溫潤
- ✅ 使用南海金唇牡蠣,品質穩定
- ✅ 完整養殖流程,人工與自然平衡兼備
- ✅ 地區水質優越,利於珍珠成長
- ✅ 擁有成熟的分級與國際銷售機制,品質具國際競爭力

致謝:非常感謝旅行伴侶Nyi Nyi Aung,也感謝Win Thein(總經理助理)、Sai Aye Cho(海洋生物學家)和MPE在Pa Lel Kyun的珍珠養殖場的工作人員。
Tay Thye Sun博士 (tay@gem.com.sg)
新加坡遠東寶石實驗室
Thet Tin Nyunt博士
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系
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
緬甸寶石博物館,內比都,緬甸
Myo Lwin
緬甸珍珠企業自然資源部和環境保護
緬甸丹老
Tay Zar Linn
緬甸珍珠企業
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
緬甸寶石博物館,內比都,緬甸
參考文獻
Khin Chaw Myint. 2009. 珍珠養殖業和區域就業創造。仰光經濟研究所期刊,1(1),88-97.
Sto. Domingo, B. 2020. 緬甸在全球站穩腳跟珍珠市場。JNA,第419、60-61期。
Strack, E. 2006. 珍珠。Ruhle-Diebener-Verlag, 斯圖加特,德國,696頁。
Sze Man, Y. 2018. 緬甸珍珠經銷商關注亞洲。JNA, 第404、46-47頁。
Sze Man, Y. 2019. 緬甸在全球珍珠產業中站穩腳跟。2019年珍珠報告。Informa市場,香港,36-38.
Tint Tun. 1998. 緬甸珍珠:過去、現在和未來。SPC珍珠牡蠣資訊簡報,第12, 3–7頁。
原文網址:参观缅甸的养殖金唇珍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