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鑽石堆中為何混入天然鑽石? 對鑑定單位造成的困擾


ean-Pierre Chalain撰稿,最初發表在Facette 24 (2018年2月)

現今的鑽石交易中,大批量的天然鑽石中混有合成鑽石的情況因時有發生而倍受關注,然而我們在這裡提到天然鑽石被混入批量合成鑽石中的情況雖與常情相反但也值得引起注意,這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成為鑽石交易中一個(故意製造?)混亂的來源。

早在2016年,SSEF Facette的讀者就已經讀到了關於發現批量合成鑽石中存在天然鑽石的文章(見SSEF Facette 第22期« Undisclosed natural diamonds in a parcel of synthetic diamonds »)。
時至今日這種現象並未消失,其它國際寶石學機構也向SSEF證實了這一情況的存在。

當得知批量購入的合成鑽石包中發現其中混有天然鑽石後,讀者的第一個困擾可能是立即質疑SSEF在對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進行判斷區分的能力。

如何面對和處理這樣的信心危機是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知道一部分持懷疑態度的讀者可能是因為不理解合成鑽石和鑽石仿製品之間的區別。
另外,這種懷疑態度的理由也可能是認為« 用天然鑽石摻入批量的合成鑽石只不過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因此不太可能真的發生– 道理很簡單,因為天然鑽石比合成鑽石貴»。

不幸的是,天然鑽石卻經常被混入成批的合成鑽石裡,並且我們在2016年第22期的SSEF Facette中已經作出了解釋。

這種情況造成的第二個困擾是針對寶石鑑定師及鑑定機構的。
當天然鑽石混入合成鑽石包中,由於缺乏適當的設備,經驗或兩者兼有,寶石鑑定師可能會認定其購買的被混入天然鑽石的合成鑽石批次全部為合成品,並將從中得到的相關數據歸納為合成鑽石的參考特徵。
如此一來,這位鑑定師就會建立起一個錯誤的數據庫,導致在之後的鑑定工作中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三個困擾來自珠寶製造商或鑽石廠商。
當購得這批所謂的合成鑽石之時,製造商或廠商事先並未發現批量包內混入了天然鑽石,而是直接發至外部或內部的寶石鑑定師進行盲測。
這些鑑定師給出的結論,往往會出現與商家預期的結果不同的情況,從而導致商家對寶石鑑定師並不合理地產生質疑。

當寶石鑑定師或製造商使用這批混合鑽石來考察鑽石檢測儀是否能夠有效的區分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時,就會產生第四種困擾。
我們知道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十多台鑽石檢測儀可供選擇,其中一些儀器並不能可靠的從合成鑽石中區分天然鑽石,因此經常需要對這些機器進行測試。
如果因為混合包中存在不是預期中應該包含的鑽石種類會產生什麼後果呢?
測試結果將不可信,也可能會引起潛在客戶和鑽石檢測儀製造商之間無休止的爭論。

文章來源 How Diamonds Salted Inside Batches of Synthetic Diamonds Creates Confusion – SS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