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南部ARIKAMEDU考古遺址發現的石榴石產地


蓋伊·拉洛斯(Guy Lalous)在印度南部阿里卡米杜(Arikamedu)考古現場發現的石榴石的化學和礦物學特徵以及它們與加里貝特礦床的原石之間的聯繫。

構成地殼岩石的絕大多數礦物是矽酸鹽礦物。
例如石英、長石、雲母、閃石、輝石、橄欖石和石榴石。
所有這些礦物的構成要素是二氧化矽四面體,是四個氧原子和一個矽原子的組合。石榴石是中矽酸鹽。該子類包括(SiO 4)四面體不與其他四面體結合的所有矽酸鹽。

這些石榴石珠子是由當地農民從Arikamedu網站收集的。這些樣品構成了本報告研究的部分樣品,其直徑約為4.55-5.5 mm。K. Schmetzer拍攝。

石榴石其家族包含許多顏色。
所有石榴石的晶體結構基本相同,但化學成分和性質不同。
許多石榴石是兩種或多種石榴石的化學混合物,在全世界各地都以變質,火成岩和沈積岩存在。
根據其組成將它們分為兩組。
式中在B位置含有A1的那些被廣泛稱為鋁榴石類,在A位置具有Ca的那些被稱為鈣榴石。
這些名稱來自這些組中單一礦物的首字母;pyrope,almandine和spessartine組成了pyralspite和uvarovite,grosular和andradite是ugrandite組的成員。

少數石榴石中可見粗針狀矽鎂石針葉。由H.A.Gilg顯微照片。

石榴石是各向同性的,要弄清楚石榴石中的每種石榴石如何適合六種主要礦物質及其混合物,可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寶石學家將需要準確的折射率,比重和UV-VIS光譜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Arikamedu最初被描述為羅馬人的定居點。
現代理論描述了阿里卡梅杜作為一個重要的印度貿易中心和港口,Arikamedu曾經是印度主要的產珠地區之一。
考古發掘過程中發掘了數千個石頭和玻璃珠,證明了這一事實。
玻璃富含氧化鉀K 2O(Harder 1993)。
收集到的一些是具有以下寶石學特性的鈷玻璃:RI = 1.52斑點,氣泡,旋渦痕跡和白堊熒光(印度普納Pangem測試實驗室的Jayshree Panjikar)。
石榴石是僅次於石英的第二大流行石。

固體包裹體按產生的先後順序分為三類:在主體晶體之前形成的被稱為原生包裹體;固體是由它們和主體的起源溶液產生的,稱為同生包裹體,而在主體晶體完成生長後形成的固體稱為後生包裹體。
石榴石中包裹體包括磷灰石,石英,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鋯石,石墨和流體。

文章來源
TGI & Gem Lab 台灣寶石研究院
感謝 TGI & Gem Lab 台灣寶石研究院 文章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