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鑑定書是寶石交易裡不可或缺的基本文件,近年來因市場的需求,國際上鑑定所越開越多家,不僅比專業,也比服務與創新,就是為了迎合市場上的喜好。
本刊特約作者杜雨潔,針對她在國際上的觀察,向我們分享了他眼中的國際鑑定所生態。
鑑定所不僅比專業 也比服務
近年來,鑑定證書的議題明顯鎖定在顏色,鑑定所隨著市場需求標示許多讓人有想像空間的市場名稱,如鴿血紅、帝王綠、皇家藍、日出橘、鮭魚紅……等,顏色形容詞的市場化還真會影響鑑定所的生意,因為客人對顏色的感覺和形容詞有所偏好,可惜的是往往忽略了自己眼睛真正的鑑賞力。
產地經常是購買者期待或是市場炒作的另一個重點,有時不知哪來的絕礦消息一傳出來,就會造成一波價格上揚。
某些寶石種類的產地的確是影響開價的主因,但不是每種寶石都能夠鑑定出產地的,例如像碧璽或是海藍寶石甚至是貓眼石等等。
即便是紅藍寶石,也時有無法檢測出確切產地或區域的情形,不過不同的鑑定所給出不同的結論,也常帶給使用者許多困擾。
國際鑑定所的良性競爭
鑑定單位往往也是培育鑑定師的搖籃,GEM-A和GIA是完整鑑定教學的兩大巨頭;同樣具有全套教學的DGemG德國寶石學院,近年來在香港展會推廣在伊達歐伯斯坦的教學中心;據傳GRS正在開發一系列的課程;官方的GIT泰國寶石也開始了中文教學;AIGS泰國的亞洲珠寶學院更是以寶石產地或處理各方面多年經驗累積的優勢,落實珠寶教育;SSEF最具業界青睞的是彩寶進階課程ATC,包括主要寶石的產地和處理所應用的科技儀器,教學內容是國際珠寶商貿和鑑定人士的首選;固寶琳(Gübelin)學院出有精緻的寶石學課程,在短期學習中對珠寶能有通盤的認識。
國際鑑定所雖然不排除業務上競爭的意味,其實大家在私下都是正面交流,像是CIBJO世界珠寶聯會、LMHC鑑定協調委員會、ICA國際彩寶協會、IGC國際寶石鑑定論壇,這幾個都是重要鑑定單位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新的檢測技術和倫理規範,新的處理或合成寶石的場合,即使是較量,也只是研究和發表方面的成果的角逐。
鑑定單位亦負有社會責任的使命
固寶琳在2017年提出納米科技寶石DNA方案,沿著生產線中任何階段進行追溯和解碼。
為採礦業、政府、貿易組織、珠寶品牌及最終客戶提供一個證明祖母綠正確來源的方法;2019年SSEF發表GemTrack™,三維掃瞄技術和結構學的成熟,指紋比對視覺紀錄成像的精密化,化學、DNA、定年分析大數據的累積,以科技寶石學的技術,從原石狀態、車工到成品一系列鍊條式的產業過程的數據,為礦源到市場的產銷履歷連貫記錄提出了可能性;這些追溯鑑定技術的研發,是為珠寶產銷區塊鏈和公平交易的共識機制做準備。
圖文提供/杜雨潔
(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No.89。)
原文網址 國際寶石鑑定所大評比
感謝 珠寶世界雜誌 文章授權
合成鑽石堆中為何混入天然鑽石? 對鑑定單位造成的困擾
寶石產地鑑定確切把握有幾分?細數先前產地鑑定的真正規則!
林書弘所長談「珠寶市場回顧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