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山爆發到雷擊,天然玻璃的形成是寶石學家感興趣的迷人過程。
地球上大部分的天然固態物質都是晶體,也就是說它們擁有規則的原子排列方式。
玻璃則是一種曾經融化後,冷卻速度太快來不及形成晶體的物質,它的原子結構基本上是隨機的,沒有晶體那種規律性。
天然玻璃的形成可以很酷炫,像是火山噴發、隕石撞擊、閃電劈到岩石、甚至地震摩擦都可能產生!
不過只有前兩種規模夠大、夠美,才會被拿來做成珠寶。
第一種是隕石撞擊玻璃,如果碎片被拋到高空后墜落,形成綿延數百公里的散佈區,就叫做次生玻璃。
其中有兩種比較有名:捷克共和國出產的透明綠色玻璃隕石 (moldavite)市場上稱為捷克隕石,常被切割成寶石;東南亞出產的半透明深棕色印度支那玻璃隕石 (indochinite),因為顏色較暗不太適合切割,常被磨成圓珠使用。
埃及西部利比亞沙漠玻璃也是隕石撞擊形成的,市場上稱為利比亞黃金隕石,不過它是透明淺黃色的,可以不拋光直接鑲嵌成珠寶,也可以切割成寶石。
據說圖坦卡蒙的寶藏里就有用這種寶石雕刻的聖甲蟲。
接下來是火山玻璃,像是冰島和夏威夷常見的黑色玄武岩,因為二氧化矽含量低,所以通常是結晶的,不太會形成玻璃。
不過二氧化矽含量超過65%的岩石就不一樣了,它們在劇烈噴發後冷卻較慢,就容易形成火山玻璃,也就是黑曜石。
岩漿里的礦物會依序結晶,有些在高溫時形成,有些在冷卻時形成。玻璃也可能包含一些微小的晶體。
當這些晶體排列有序時,光線照射就會產生銀色到金色的反光效果。
如果晶體或其排列層非常薄,只有幾百納米厚,就會產生薄膜干涉,出現彩虹般的光彩,這就是彩虹黑曜石和更稀有的火黑曜石的由來。
還有一些黑曜石沒有上面提到的光學效應,但因為含有微小的晶體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和質感。
雪花黑曜石會在黑色不透明的玻璃中呈現白色球狀花紋,桃花木黑曜石則有纖維狀的棕色微晶體。
有些透明的黑曜石呈淺棕色或灰色,但因為易碎,不太適合切割成寶石。
不過黑曜石拋光后光澤亮麗,常被用來製作好看的平頂凸圓寶石、珠子和小雕刻,在珠寶業很受歡迎。
是不是覺得大自然超神奇?下次看到這些寶石,就能想到它們背後的酷炫形成過程啦!
文章來源:Beginner’s Guide: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Glass | Gem-A
跨國鑑定的實際案例~真假火山玻璃-綠曜石與藍曜石
玻隕石?粒狀黑曜岩?
月球上的衝擊玻璃隕石?